从某种意义而言,上帝对于每个人确实是公平的,虽然在家庭环境、社会阶层、胖瘦美丑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却是恒定的。而在每天24个小时中,除了工作耗费的8个小时,正常睡眠所需的8个小时,剩下的8个小时又都去了哪?
如果你在疲倦的工作之余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发现自己剩余的8个小时始终在漫无意义中度过,那么你就需要小心了:也许在职场上拉开差距的,恰恰就是这些微不足道、却又影响重大的时间碎片。
善于规划并把握时间的能力,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被误读的“一万小时理论”
在众多盛行的职场毒鸡汤中,“一万小时理论”自流行之初便凭着其看似科学的衡量标准与颇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受到了网友的热捧,而所谓“一万小时理论”,指的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从菜鸟到专家的距离其实只有一万个小时。”

不可否认,该理论的提出与流行确实有着值得借鉴的因素,但我们还需清醒认识到:起到决定作用的一万个小时,并不是可以简单地从日复一日的机械性工作里叠加得来,而是需要在知识汲取中秉持着精神集中、积极探索、主动总结等难能可贵的品质,这正是为我们所缺乏的。
通常来说,规模越大的公司在岗位分工上的划分也就越细,我们就像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细小、相同的工序,如果你的职业发展目光仅限于此,是很难取得较大突破的。

因此,要想在专业领域获取进步,最好的做法是坚持在工作时间后抽出1-2个小时的空余,彻底摆脱手机与网络的诱惑,或认真读一本所处行业的经典著作,或听一节行业大牛的公开课程,即使是对当日的工作进行一次总结与反思,也会带来日积月累的收益。要知道,真正的“一万个小时”,从来都是挤出来的。
夜型人与拖延症
除了精神上的懈怠与毅力的缺乏,严重的拖延症状也是阻碍我们进步的一大原因,它还有个更加接地气的名字,叫做:懒。具体的表现症状为: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能偷懒就不工作、能明天完成的任务也就更不能今天做完了。
在包括我之内的众多拖延症候群中,流传着一个“夜型人”的传说:据说有个欧洲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由于基因的影响,有一类人群天生更倾向于晚睡晚起,他们在夜晚往往能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当然,这主要是指工作上。

你看,我们一边讨伐这个盲目贴标签的社会,一边又乐此不疲地用“夜型人”的标签掩饰自身对于拖延症的无力控制,当我们正在玩手机刷微博等待着从夜深人静中汲取灵感的时候,那些勤快的竞争对手们早就完成了一天的所有安排,俨然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想。
睡眠障碍真的是病
Wi-fi覆盖的夜晚总是如此匆匆意识,终于哭着把工作做完的我们躺在出租屋狭窄的床上,却发现了一个极其可怕的问题:失眠。
据权威医疗机构统计,超过3亿的中国人正遭受着睡眠障碍的侵袭,当调查范围缩小至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失眠人群所占比例更是高得令人吃惊:在上海,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8个人曾经遭遇过失眠,其中3个人正被严重的失眠困扰。那些在白天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的职场强人们,很可能有着辗转难眠的深夜作伴。

更可怕的是,绝大多数的失眠人群都未能正确地认识到睡眠障碍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得到妥善的治疗。早在千年前,我国中医就提出了阴阳失调、肝肺功能紊乱导致睡眠质量较低的理论,只有通过调和“心”、“肝”、“脾”、“肾”气血,才能从根本上对失眠、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起到治愈作用。
但截至目前,睡眠疾病在药品领域还存在着空白,人们普遍依赖的安眠药在见效快的同时,也极易产生嗜睡、头昏、甚至药物上瘾的副作用。而广西玉林制药结合中医典籍《金匮要略》研制出的“睡安胶囊”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其中包含的丹参、五味子、茯苓、首乌藤等中医经典药材,不仅可以产生“安神、宁心、养血”等多种疗效,对于肝、肾、脾、胃等脏器更是起到了良好的调养作用。在成功治愈失眠、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杜绝了疾病产生的根源,而且,还没有依赖性哦。

只需要一日三次,一次三粒,就可以逐步告别失眠的困扰,在生活节奏上找回自己的主场,听起来就很心动的样子。
“失踪”的八小时,我要来找你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