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大主任称住保障房等5年太长

德清 德清 2012-07-26 19:19:35
来源:互联网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住房保障 副省长率5厅官应询 欧广源要求“把好事做好一点”

  保障对象何时才能轮候得上保障性住房?住建厅答:不超过5年。代表们连呼:“5年太长了!”

  昨天,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联组会议,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副主任谢强华、王宁生、邓维龙、陈用志、陈继兴,秘书长崔健参加。副省长许瑞生率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亚明、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陈耀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房庆方、省国资委主任温国辉等应询。

  文/记者陈翔

  图/记者黄澄锋

  4问保障房

  问 轮候要等多久?

  答 要求不超过5年

  辛瀑委员前晚10点多从外地赶回广州,就是为了参加昨天的询问会。他的问题也很尖锐:保障对象何时才能轮候得上保障性住房?

  辛瀑细问:此前全省已登记核实的需保障对象已解决了多少?未解决的以及今后新登记核实需保障的还有多少,需要轮候多长时间?政府在这一方面有没有一个规划或承诺?

  房庆方说,轮候时间问题根据各市的情况不同,时间也不同,要求一般是不超过5年。

  欧广源插话:“时间长了点。”房庆方说:“有的城市一两年也有,三年也有。”

  欧广源说,一般不要超过三年,五年很长了!既然是好事的话做好一点。

  “五年太长了!”欧广源再一次重复。

  辛瀑也说,5年太长了,建议确定到几年、几个月比较好。“要还需于民。”

  房庆方回答,等到各个市具体申报的时候,会有一个明确的时间。

  问“夹心层”怎么办?

  答 可通过多种途径申请公租房

  辛瀑说,我们有个“夹心层”,这个“夹心层”有多厚呢?怎么让他们也享受到一定的补贴,并且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房庆方说,除了要保障低收入群体之外,收入再高一点的群体根据市里规定可以提供相应保障,比如用住房补贴甚至公积金等来推进这些人的住房问题。

  “群众非常想知道,住房保障到底覆盖到哪个层面?”劳应勋委员也关注夹心层问题:“覆盖面将达到20%,这个20%到底是覆盖到哪个群体?”

  房庆方说,低收入人群、新就业的无房职工、有稳定工作超过一定年限的外来工都可以申请公租房。

  劳应勋再问,“夹心阶层”怎样申请公租房?“要什么条件?”

  房庆方说,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申请,住在城市里可以向街道或居委会申请,在工业区的,政府允许工业区向职工提供公租房,有不同的模式。

  问 钱从哪里来?

  答 今年政府投资比重有所增加

  杨英委员三问财政厅:“十二五”期间要 成全省的保障性住房的工作大概要花多少钱?土地出让金收益如何安排?欠发达地区资金困难如何扶持?

  曾志权说,广东省“十二五”期间原来规划要建100万套保障性住房,总投资要4000多亿。2011年是217个亿,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675个亿,占了财政的17%。今年政府投资的比重比去年有所增加,大概是到75%左右。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土地出让收入比去年同比下降27%,不管怎么样,这块缺了,就从其他地方来保障。

  许家瑞委员说,省政府提出“问需于民、以需定建、分步实施、轮候解决”的思路很好,去年和今年45万多套建设任务跟现阶段广东的实际需求匹配性如何?是如何测算的?

  房庆方说,按照今年出台的广东省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创新方案,划了线之后,有多少人是需要的,有多少群众来登记,都会研究再分步解决。

  问 用地有保障吗?

  答 供应没问题选址是问题

  王如荔委员问住建厅:如何解决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的适应性问题?房庆方说,的确有出现保障性住房选址偏远,也出现群众不愿意去住的情况。在保障性住房选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配套设施,“我们正在推动这个事情。”他举例,广州龙归镇的项目就是在地铁上盖。

  欧广源建议,不要把保障性住房建在一堆,“好像住在一个区域的都是穷人,这样不好,不要给人家比别人低一等的感觉。”

  对于用地保障问题,陈耀光回答说,用地今年比去年更有保障,去年是省里下指标,今年是国土资源部直接给指标,需要用多少就给多少。陈耀光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土地的供应量不是主要矛盾,选址是主要矛盾。

  记者观察

  住房保障若及时补位

  可激发“夹心层”活力

  昨天的专题询问中,辛瀑、劳应勋等委员同时就“夹心层”发问:“夹心层有多厚?保障房如何覆盖到他们身上?”

  收入中等偏下人员、外来工、新就业人员……这个“住不上廉租房,没资格买经适房,买不起商品房”的群体,就是代表们关注的“夹心阶层”。在健康的社会秩序中,“夹心阶层”处于流动状态,且相当部分会“向上流动”。特别是年轻的外来工、毕业生,其收入增长预期是明确的。但他们在迈向“小康”、“中产”的途中必然面临过渡阶段住房窘境。

  “夹心层”走向“中产”,也许缓慢,也许很难。假如住房保障政策及时补位,不但保障功能更 整,更大的意义在于释放这一群体活力,同时可扩大内需、增加城市吸引力。

  (陈翔)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分享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娱乐 | 汽车 | 时尚 | 房产 | 健康 | 数码 | 体育
  • Copyright © 2012-2020 http://www.hq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冀ICP备08108040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2685213839